飞鱼服:以赐服始,以国民服终

锦衣卫、东厂是大明王朝最广为人知的标签之一,他们身穿飞鱼服,腰挎秀春刀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 大概是受《新龙门客栈》等武侠电影影响,很多人都认为飞鱼服就是厂公、锦衣卫们的公服,形制即为曳撒。 久而久之...

 锦衣卫、东厂是大明王朝最广为人知的标签之一,他们身穿飞鱼服,腰挎秀春刀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
飞鱼服:以赐服始,以国民服终
大概是受《新龙门客栈》等武侠电影影响,很多人都认为飞鱼服就是厂公、锦衣卫们的公服,形制即为曳撒。
久而久之,东厂、锦衣卫、飞鱼服、曳撒这几个关键词便被绑定在一起,构造出一套“官服体系”,以讹传讹多年。
飞鱼服:以赐服始,以国民服终
 
皇家的特典
飞鱼服属赐服,是一种特典。
2017年湖南常德发现的高级宦官周胜墓的墓志铭上也强调了飞鱼服是获赐。
飞鱼服并非明代唯一的赐服,在明朝赐服制度中,纹样***别的为蟒,其次是飞鱼,再次为斗牛、麒麟,故而有了蟒服、飞鱼服、斗牛服、麒麟服之称。
但这些服饰并无特定形制,它们可能是出现在端庄的圆领袍,或直身袍上的补子,也可以是刺绣在英武潇洒的曳撒、贴里袍上的纹样,形制不拘,样式各异。
山东曲阜衍圣公府内收藏有不少明代赐服,其中就有圆领袍款的蟒服、斗牛服,当然,最广为流传的还是那套—香色飞鱼服。
飞鱼服:以赐服始,以国民服终
孔府内的香色飞鱼服形制为“贴里”,这是极容易与“曳撒”混淆的一种款式,这里简单介绍一下两者之区别。
首先,曳撒是一种袭承元代服饰而来,有浓厚蒙古风格的服饰,又称“一色”“一撒”,发音也源自蒙语。
其次,曳撒作为明代比较常见的男装款式之一,关于它究竟属于汉服还是蒙古服,一直存有争议。
飞鱼服:以赐服始,以国民服终
洪武元年(1368)二月,尽管朱元璋曾颁布“诏复衣冠如唐制”之令,禁止胡服,但在《宣宗行乐图》《出警图》等古画中,我们都能见到曳撒在皇家大行其道,说明至少在明代皇家眼中,曳撒并非纯粹的胡服。
飞鱼服:以赐服始,以国民服终
贴里的来源和曳撒基本一样,都有浓浓的蒙古风格,两者在形制上很容易混淆,皆为上下分作两截,但“曳撒只是前襟分裁而后身不断,贴里则前后襟均分裁,腰部以下做褶,大褶之上有细密小褶,无马面,衣身两侧不开衩,亦无摆。
贴里上也缀补子或饰云肩、通袖襕、膝襕纹样。最直接的判别方法是看下摆,曳撒的下摆正中有马面,而贴里则全为褶子,无马面,孔府收藏的香色飞鱼服下摆并无马面,形制为贴里。
从《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出警图》等古画中不难看出,曳撒、贴里不仅常被明代士人穿着,也是宫廷太监、侍卫群体中被广泛使用的便服。
飞鱼服:以赐服始,以国民服终
《明实录》中有不少皇帝将飞鱼服赏赐给镇边将帅的记载,由于曳撒、贴里这种形制颇有戎装风采,绣上蟒、飞鱼、麒麟等纹样显得既美观又英气十足。
随着近年来孔府旧藏的飞鱼服在网络上广为流传,曳撒、贴里与飞鱼已经成了**拍档,许多人也因而形成了固有思维,只要看见衣服上有刺绣的曳撒或贴里,一律统称“飞鱼服”,也不管那衣服上绣的纹样究竟是些什么。
 
纹样向龙看齐
 
一件衣服能不能称之为“飞鱼服”,不必看它是什么形制,关键取决于衣服上的图案。
所谓飞鱼,是古印度神话中摩羯演变而来,《山海经·海外西经》也有记载:龙鱼陵居在其北,状如狸(或曰龙鱼似狸一角,作鲤)。因能飞,故得名飞鱼。
飞鱼服:以赐服始,以国民服终
如果不将蟒服、飞鱼服、斗牛服放在一起仔细比较,还真的很难辨别出谁是谁,因为这些瑞兽一旦“明化”之后,全都奔着龙的形象去了。
 
纹样向龙看齐
先说蟒服,作为明代***别的赐服,除了赏赐给有功的文武大臣之外,属国的国王、部落首领也在获赐之列。
 
获赐的官员通常会穿着它绘制画像,例如八岁袭封六十一代衍圣公的孔弘绪,他在画像中就身着蟒袍,从直观上看,那袍子上的哪是什么蟒,分明就是一条龙
没错,蟒服上的蟒与皇帝龙袍上的龙极其相似,区别在于天子龙袍上的龙有五爪,而蟒为四爪
飞鱼服:以赐服始,以国民服终
到了明后期,蟒服滥赐,像张居正、徐阶这些大臣更是获得了稀有的坐蟒服,这种蟒的纹样与皇帝的龙袍更相似,都是正面全身,以前坐蟒只赐予最贵蒙恩者,明中后期皇帝滥用特典,坐蟒也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既然蟒可以长出两角,飞升成龙,那么头部本身就长得像龙的飞鱼自然也要跟着学,也在头上生了两只角,原本飞鱼特征的双翼也“退化”不见了,若不是尾部保留着鱼尾特征,还真难以分别出它是鱼是蟒还是龙。
蟒服一般赐予一品官员,飞鱼则赐予二品,但由于两者太过相像,就连皇帝也会看错。
飞鱼服:以赐服始,以国民服终
嘉靖十六年(1537)二月,世宗皇帝春祭山陵时,将前来朝见的兵部尚书张瓒身上所穿的飞鱼服认成蟒服,十分不悦,问大学士夏言:“一个二品尚书,怎么可以擅自穿蟒。”
夏言解释道:“张瓒所穿的是御赐的飞鱼服,只是和蟒相似罢了”
听了解释的世宗仍不满意,说:“飞鱼何组两角?其严禁之。”
既然已被皇帝怒斥,礼部遂奏定,文武官不许擅用蟒衣、飞鱼、斗牛,违禁华异服色。
同时规定锦衣卫指挥,侍卫者可以穿麒麟服。
不过也特别指出了两种人不许僭用赐服,一种是还领着指挥使级别的俸禄,但已不是侍卫的。另一种是虽为侍卫,但级别不够的,如锦衣卫千户、百户
飞鱼服:以赐服始,以国民服终
 
圆领款斗牛服
斗牛服和麒麟服是仅次于飞鱼的赐服,斗牛服通常赐予三品官员,而四、五品则赐麒麟服。
斗牛的纹样也是蟒形、鱼尾,唯头上的下弯的双角有些牛角样子。几种赐服中,即使是较好辨认的麒麟服,也多少有些龙的影子。
当然,如飞鱼服、麒麟服等除了作为给文武百官的赐服,却也的确算是锦衣卫的标志之一。
飞鱼服:以赐服始,以国民服终
锦衣卫除有军政搜集情报、巡查缉捕等职能外,也要“掌直驾侍卫”,同时还得充当仪仗队,由于这些特殊性质,他们穿衣的权限也相对较大。
例如:锦衣卫中有身着铠甲,手持弓箭的“大汉将军”,这些“大汉将军”并非真正的将军,而是身着铠甲的仪仗队。
飞鱼服:以赐服始,以国民服终
明代皇帝举行视牲、朝日、夕月、祭历代帝王等活动时,锦衣卫堂上官(指挥使)可穿大红蟒衣、飞鱼服,头戴乌纱帽,腰挎绣春刀,“千百户穿青绿锦绣服随侍”。
要知道即使是锦衣卫指挥使也不过正三品,却能穿蟒服、飞鱼服,嘉靖皇帝下令规范制服,也唯独对锦衣卫网开一面,允许侍卫者穿麒麟服。
从这个角度看,后世将飞鱼服误认为是锦衣卫的官服倒也非空穴来风。
 
皇帝带头违制
飞鱼服:以赐服始,以国民服终
赐服只有图案而无固定形制,但毕竟是皇家特典,遇到有偏好的皇帝,还是得随他开心就好。
以爱玩会玩著称的明武宗朱厚照,对战争游戏情有独钟,他不仅自封大将军玩亲征,像曳撒这类带些戎装色彩的服饰也为他所偏好。
飞鱼服:以赐服始,以国民服终
据《明实录》载,正德十三年(1518),武宗驾车返京时,下令给礼部,让前来迎候的文武百官全都穿上曳撒,头戴大帽,腰系鸾带,同时还赐给群臣大红紵丝罗纱各一。
明武宗此举完全是随着自己的喜好而为,并不合礼制,当时礼科都给事中朱鸣阳就对此提出异议,他认为曳撒、大帽都是用于行役的服饰,没有什么不好的。
飞鱼服:以赐服始,以国民服终
 
希望自己,
也能随心所欲,穿自己喜欢的汉服
不在乎别的别人的眼光,
不拘泥于条条框框

猜你喜欢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