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留仙裙的来历
汉朝,女性不穿裤子穿裙子。
西汉的皇后赵飞燕身材苗条柔美,爱穿裙装擅长跳舞。
相传,赵飞燕在汉宫太液池中一高榭上表演歌舞《归风送远》之曲,由乐官冯无方吹笙伴奏。正当歌舞酣畅时,大风骤起,赵飞燕凭借风势扬袖举袂尽情欢舞说。成帝恐其被风吹走,急命冯无方拉住。冯氏于情急之下,一把拉住赵飞燕的裙角,待风停,赵飞燕的裙摆已被抓皱。赵飞燕趁势对汉成帝道:“要不是你命人拉住我,我便成了仙女飞了!”而赵飞燕着这被抓皱裙摆的裙却更显美丽。
自此以后,宫中佳丽都将裙下摆故意弄出深浅不一的皱痕,名为“留仙裙”.后来成帝命人修筑了“七宝避风台”,又雕镂了一只大水晶盘,命宫人托举盘子让飞燕做舞于盘上,“能做掌上舞”的说法可能与此故事有关.所谓“掌上舞”,实际上可能是某种双人(或数人)配合表演的,类似中国杂技、武术或芭蕾等舞蹈里面托举式的技艺,而不是真的说能在人的手掌上跳舞.极言如此,意味赵氏身轻如燕。
留仙裙除了上文的这种解释外,据《赵飞燕外传》所著:“婕妤(赵飞燕)接帝于太液池,作千人舟,号合宫之舟;池中起为瀛洲,榭高四十尺,帝御流波文觳无缝衫,后衣南越所贡云英紫裙,碧琼轻绡。广榭上,后歌舞归风送远之曲,帝以文犀簪击玉瓯,令后所爱侍郎冯无方吹笙,以倚后歌中流。歌酣,风大起,后顺风扬音,无方长吸细袅与相属,后裙髀曰:“顾我,顾我!”后扬袖曰:“仙乎,仙乎!去故而就新,宁忘怀乎?”帝曰:“无方为我持后!”无方舍吹持后履。久之,风霁,后泣曰:“帝恩我,使我仙去不待。”怅然曼啸,泣数行下。帝益愧爱后,赐无方千万,入后房闼。他日,宫姝幸者,或襞裙为绉,号曰留仙裙。
不过无论事实如何,留仙裙也确实带动了当时汉朝的一股女性服饰的时尚风潮。体现了古人对于服饰美丽的追求。而关于“留仙裙”的典故,也常入诗词中。例如:张炎的《疏影》中有诗云:“回首当年汉舞,怕飞去漫皱, 留仙裙褶。”又如朱彝尊《风怀二百韵》中写道:“留仙裙易皱,堕马鬓交鬤。”
到了今日,有与留仙裙相似的百褶裙,可以说百褶裙是留仙裙的另一种延续,而留仙裙是百褶裙的前生。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不二哑耳,了解更多关于汉朝服饰的知识!